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陈田村村民曹金福,手握合法宅基地手续,想在自家唯一的老宅基上翻建房屋,解决全家居住困难。然而,这个看似简单的诉求,却在基层审批程序中陷入长达6年的泥沼。
1. 审批门槛超出法规要求?
自2020年提出申请,凤凰镇政府长期以“不符合村镇规划”、“距离乡村公路不足50米”为由拒绝审批。然而,《公路安全保护条例》明确规定,乡道公路建筑控制区仅需退让5米。镇政府坚持的“50米”红线,不仅远超法规要求,更让曹金福的合理申请陷入僵局。(依据:2024年2月7日凤凰镇《答复意见书》)
2. 置换建议变“程序迷宫”
2021年,村委会曾建议曹金福先为其长子(患有精神疾病,单独生活)翻建43号老房,再申请77号房翻建。但当曹金福依言代子申请43号房时,村委会却拒绝签字。镇政府此后更以“曹金福建房地址反复”为由混淆视听,令其维权之路雪上加霜。
3. 土地性质认定出现反复
当“50米”理由难以服众,77号地块的性质认定陡然生变。2022年“国土三调”中,该地块被明确登记为宅基地。但2024年7月19日,在未履行法定征地程序、未予补偿或置换的情况下,新洲区资源局突然出具说明,将其定性为“永久基本农田”。镇政府借此新依据继续拒绝审批,并称调整规划需5年之久。(依据:2024年7月19日区资源局《情况说明》)
4. 置换方案屡成“空头支票”
面对上级关注,镇政府虽多次提出置换方案,却无一落实:
2024年4月:提议用同村18号宅基地置换,因该房屋涉及复杂权属及拆除问题搁浅;
2025年5-6月:接连提议曹冬生、曹东旺家宅基地置换,均因存在纠纷或对方自建需求告吹;
2025年6月:提出以2万元补偿让曹金福退出宅基地,但承诺的镇区置换地却杳无音信。
结语:最后一公里,卡住了什么?
六载奔波,手续齐全的翻建申请仍在程序迷宫中打转。曹金福的困境折射出部分基层治理的痛点:审批环节的梗阻、政策执行的随意性,让群众正当权益悬在空中。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保障农民福祉,当政策在“最后一公里”失了温度,流失的是民心,也是基层治理的公信力。简化流程、强化监督、让阳光照进审批环节,是破解此类困局的必由之路。
来源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839487664940856863
免责声明:本文严格遵守平台发布规则,隐去敏感信息,仅作客观陈述。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,仅代表个人观点,与平台及媒体无关,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!
(责任编辑:407263902)